由德林教授研究小组破译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分布图谱
发布时间 :2014-06-16  阅读次数 :2069

近日,6165cc金沙总站、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DNA磷硫酰化修饰方面取得突破,《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由德林教授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Genomic mapping of phosphorothioates reveals partial modification of short consensus sequences》

DNA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由碳、氢、氧、氮和磷五种元素所构成的四种核苷酸序列编码着自然界生物的遗传现象。对DNA结构和功能的每一次全新认知,都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课题组所属邓子新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DNA上存在一种全新的修饰-磷硫酰化修饰。这一现象被国际同行公认为“迄今为止在DNA骨架上发现的第一个天然修饰”,是目前在DNA骨架上发现的第六种元素。多年来,围绕这一现象的探索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是对DNA结构理论的又一原创贡献,具有重大的基础理论意义。

DNA磷硫酰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细菌中,与细菌的自我防卫机制紧密相关,然而其序列特异性及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尚无报道。本工作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7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SMRT)和碘切割依赖的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of iodine-induced cleavage at PT,ICDS)两种新颖的技术,测定了基因组水平DNA磷硫酰化修饰位点,首次获得了精确的细菌基因组磷硫酰化修饰位点分布图谱。两种测序方法相互补充,测得修饰位点具有保守的GpsAAC/GpsTTC短序列特征。而大肠杆菌中同样存在一个DNA磷硫酰化修饰-限制系统,并且其基因组中只有部分的GAAC/GTTC位点被DNA磷硫酰化修饰酶识别修饰。这一发现表明,DNA磷硫酰化修饰-限制系统不同于经典的甲基化修饰-限制系统,具有特殊的作用机制。

大肠杆菌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分布图谱的绘制将极大地推动DNA磷硫酰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对深入理解并揭示这一特殊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生物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6165cc金沙总站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德林教授研究小组曹博、成秋香博士、郑晓青参与启动了该项研究,并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和美国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等国际研究小组协同攻关取得了研究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