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细胞示踪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17-12-06  阅读次数 :7034

报告题目:在体细胞示踪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报  告 人:周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报告时间:12月12日(周二)上午10:00

报告地点:闵行校区生物药学楼2号楼116会议室

联  系 人:谢志平 zxie@sjtu.edu.cn / 齐颖新 qiyx@sjtu.edu.cn

 

摘要:

研究体内特定类型(干)细胞的起源及命运,揭示(干)细胞在发育、疾病和再生中的转分化现象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遗传操作技术,特别是遗传谱系示踪技术(Genetic lineage tracing)来追踪细胞在体内的命运。遗传示踪技术利用Cre-LoxP同源重组技术,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 Cre来遗传标记Cre表达的细胞及其所有子代细胞,遗传示踪是可遗传的并且永久的。利用遗传示踪的手段来追踪(干)细胞及其所有子代细胞,可以了解其在器官发育,疾病,组织修复再生中细胞命运(cell fate)的转变,在细胞水平上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机制。

 

报告人简介:

周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工作,任研究员、研究组长。一直从事谱系示踪技术与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主要利用细胞谱系的遗传示踪技术着重探索器官发育和组织再生过程细胞的起源和命运,特别是心血管细胞谱系建立及细胞命运可塑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发现了冠状动脉及肝脏血管的发育起源,明确了心脏干细胞及其肺脏干细胞在组织再生中的细胞命运。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能力的工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 Med、Nat Genet等学术期刊。曾获得过中科院曾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