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台光学显微镜和体视镜,133本生物学实验配套教材,18个生物学实验及其配套课程……7月19日至8月9日,6165cc金沙总站“显微知著”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分别奔赴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敦煌市开展为期十余天的暑期助学活动,为4所学校的100余名中学生和30余名中小学教师“送器材,送教材,送课程”。通过近20天的实践,实践团成员一起进行实地授课,开展各类调研,在行万里路的征程中了解中国国情,提升社会责任感,为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祖国生命科学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送器材,建慕课:助力教育持续发展
为了能够更深刻、更有持续性的提升生命科学教学质量,此次“显微知著”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带去生物学实验课程知识,更是细心准备好了123台显微镜器材,精心编写了配套显微镜使用的生物学实验教材,并积极开发影响范围更广的线上慕课。另外,实践团调研实践地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找到短板并设置了特色课程。
现代化生物教学实验室搭建。青海湟川中学、青海油田第一中学、洱源县玉湖初级中学和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分别是实践团此行西宁分队、敦煌分队、洱源分队的实践基地。出发前,实践团完成了捐赠显微镜的擦拭、打包,编写了配套显微镜使用的70余页专业教材。经过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之旅,7月22日洱源分队,8月1日西宁分队和敦煌分队分别抵达实践地,搬运、拆封、清洁、组装、调试显微镜,并分配精心准备的实验教材、试剂及材料,帮助对接学校搭建现代化生物教学实验室。搭建完毕后,于7月23日和8月2日,三支小分队分别与对接学校举行了捐赠仪式。相信这些凝聚了实践团成员心血的仪器和教材将承载着生命科学的知识,长久地为西部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生物学实验线上慕课开发。实践团在奔赴实践地紧锣密鼓开展实践的同时,团队慕课开发组也在6165cc金沙总站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着手对制定的18个生物学实验开发线上慕课,将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教学习题电子化。目前已完成3个实验的慕课视频。团队期待通过这种具有可推广性的线上教学,影响更多渴望生命奥秘的学子,帮助更多更多地区改善生命科学的教育力量。
参与茈碧湖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洱源县茈碧湖镇计划2018年起开展小学英语教学,需要一批能说会教的小学英语教师。实践团了解到实践地的需求,于7月24日至7月26日在洱源县茈碧湖镇中心学校的协调下,参与了当地英语教师的部分培训工作。实践团成员以小组为单位,从最基础的英文字母结合多媒体设备对乡村英语教师进行了音标教学,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助力当地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探微观,体情怀:思维引导共同成长
32颗热切的心遇见了87颗渴望的灵魂。7月23日至7月27日、8月2日至8月6日,三分队成员分别在对接学校中开展了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从两个方面着手教学:实验教学板块,用显微镜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微观世界;成长引领板块,通过思想引领教育启迪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夏令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强调实验背后的科学精神、人物背后的家国情怀,这种思维和方法的引导,将会帮助实践团成员和同学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成员将夏令营的实验教学板块划分为四部分内容。在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几个简单的观察实验帮助同学们熟悉“新朋友”,了解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植物学实验中,实践团成员则带领同学们了解各类植物的微观结构,破译植物世界的“绿色”密码;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与同学们一起目睹了绮丽的微生物世界;在创新性实验中,实践团成员鼓励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生命科学世界的奥秘。
在整个实验授课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重教学与动手结合,重教更重做,鼓励同学们亲手实践书本理论;注重教学与生活结合,用小细节见大道理,如利用表面活性剂知识发散性思考环境保护;注重教学与思考结合,引导同学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团成员相信,生物学实验只是一个载体,其所承载的思维方法将更好地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改变他们观察世界的视角。
在欢乐中收获成长,于感动处体味情怀。成长引领板块是夏令营授课的另一大亮点,实践团通过体验式培训与才艺展示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用小游戏传递大道理;通过爱国主义观影教学带领同学们分享体会,品味情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同学们在认知自我的过程中探索个人发展与未来规划;通过大学宣讲,用黄旭华、钱学森等校友潜心科研甘于奉献的精神砥砺同学们不断前行;通过一对一的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个性化地为每个同学解答问题、分享经验,并建立长期联系。集体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家国情怀,实践团成员将这些价值取向融入授课之中,通过“价值引领”,帮助同学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他们一同做出无愧于家庭,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祖国的人生选择。
听需求,访实情:沟通交流汲取经验
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团队未来还能为当地做出什么贡献?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是夏令营活动的教育者,更是此次社会实践的被教育者。各分队成员在开展助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融入实践地认知中国国情,在分享交流、实地探访、调研反思中不断扩大生命的体验,获得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为“显微知著”活动未来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对接学校教师面对面,倾听来自对接学校的需求。7月23日,洱源分队与来自洱源一中、二中、玉湖初级中学等学校的生物教师开展教师座谈会;8月4日,敦煌分队与青海油田第一中学的生物教师开展教师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实践团与当地教师就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需求展开讨论,会中提到的中小学一线师资短缺和目前使用的教材中部分实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引发实践团深思。另外,洱源分队也在与小学英语教师的沟通中了解到当地教师们的教学负担,薄弱的英语基础等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推进。通过与对接学校教师、夏令营同学和家长的交流接触,实践团成员更全面地了解到对接学校的实际需求,也引发大家理性思考当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帮助改进“显微知著”助学活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话研究生支教团,了解实践地的教育现状。“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6165cc金沙总站自2001年开始组建研究生支教团,派往团中央确定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开展支教扶贫志愿服务工作。7月26日下午,洱源分队随6165cc金沙总站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翁昊天一同前往洱源县第一中学实地调研,并交流探讨支教工作的方法与经验。交流中我们获得了支教活动需充分了解当地实情开展、教育需要长时间跨度等诸多支教经验。同时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翁昊天和另外三位支教生的住处狭小、设施陈旧,有限的条件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但是他们仍殚精竭虑,扎根艰苦的环境继续工作。这份不畏困难,不懈奋斗,传承关爱的支教精神感动了实践团全体成员,在队员们心中埋下支教的种子,激励着他们传承责任,不断前行!
分享教学收获,在反思中教学相长。顾不上每日授课的劳苦、备课的艰辛,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注重进行授课反馈、分享交流,总结每日收获,既有效的提升下一天的教学效果,也有效地提升实践团成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让自己不断成长。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教学相长,同学们新奇的想法、执着的学习精神等同样值得实践团全体成员学习。另外,实践团成员利用课间间隙与同学们深入交流,深入了解实践地的经济社会、风土人情,并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总结反思,让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愈发灿烂。
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感受实践地经济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现状,才能够更好的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贡献。”8月7日上午,西宁分队奔赴青海省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对青海省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十二·五规划中“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目标有了深刻的解读。
共青团6165cc金沙总站委员会和6165cc金沙总站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程对实践团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度关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工党支部11位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帮助同学们校稿实验教材,验收教学授课质量;曹阳研究员亲赴实践地指导生物实验教学授课。专业指导老师的全力支持和学校、院系的高度关注也是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团结一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各地的实践任务,得到了对接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实践地媒体的高度关注。洱源县电视台、大理州电视台、西海都市报、青海油田电视台等媒体均跟踪报道了实践团的实践动态。
7月19日至8月9日,在20天的时间里,30余名交大学子走出熟悉的校园,奔赴未知的一方水土,与祖国中西部地区的87名学子开启了一段“镜中奇缘”。他们不走形式、不为学分,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用器材凝聚知识和希望,用汗水践行责任和担当!他们“重视思维温度,重视反思成长”,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定义助学,以微薄而炽热的力量照亮生命科学教育事业神秘而惊艳的一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播下一片年轻而热烈的希望!
文字 | 潘政松
| 杨雪 王博 马金泽 程嘉淦 郑旺杰 欧阳兴宇